壓力升高,但對研究誠信的承諾依然堅定

研究人員面臨迅速增長的資訊量、更多行政與教學工作、不確定的經費,以及發表壓力。
45% 認為自己有足夠時間投入研究
僅 33%預期未來 2–3 年經費會增加;北美與歐洲的樂觀度最低
68% 指出發表壓力較 2–3 年前更大
74% 相信同行評審研究依然可靠且對誠信至關重要
同時,再現性與同行評審的完整性仍是亟需社群共同努力強化的重點。
很遺憾,我們無法支援你的瀏覽器。如果可以,請升級到新版本,或使用 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Google Chrome 或 Safari 14 或更新版本。如果無法升級,而且需要支援,請將你的回饋寄給我們。
See how researchers feel about th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 today, and what is needed to strengthen it for the future.

科學發現的步伐日益加快,研究生態也迅速演進。人工智慧(AI)、生物科技、量子系統等前沿領域的進展重塑了可能性;同時,社會優先順序、經濟壓力與政策需求也改變了研究的資助、進行與評估方式。
Elsevier 2025 年《Confidence in Research》報告呈現來自 113 個國家的 3,200 多位研究人員如何因應這股變化。

研究人員面臨迅速增長的資訊量、更多行政與教學工作、不確定的經費,以及發表壓力。
45% 認為自己有足夠時間投入研究
僅 33%預期未來 2–3 年經費會增加;北美與歐洲的樂觀度最低
68% 指出發表壓力較 2–3 年前更大
74% 相信同行評審研究依然可靠且對誠信至關重要
同時,再現性與同行評審的完整性仍是亟需社群共同努力強化的重點。

研究人員將 AI 視為變革力量,採用速度持續加快:
如今 58%使用 AI 工具(2024 年為 37%)
僅 27%認為自己具備足夠的 AI 訓練
只有 32%表示其機構具有良好的 AI 治理
多數人(**58%**)認為 AI 工具能節省時間,並優先用於影響力最大的場景。目前常見用途包括:
尋找並摘要最新研究(61%)
進行文獻回顧(51%)
分析研究數據(38%)
撰寫經費申請(41%)
撰寫論文或報告(38%)

儘管挑戰存在,同行評審依舊是研究誠信的基石。研究人員強調需要建立對研究與 AI 工具的信任標記:
透明度與清楚引用(59%)
資料新穎並納入最新文獻(55%)
以高品質、同行評審內容進行訓練(55%)
定期以人工驗證 AI 輸出(49%)

將挑戰化為契機
看看他們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