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很遺憾,我們無法支援你的瀏覽器。如果可以,請升級到新版本,或使用 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Google Chrome 或 Safari 14 或更新版本。如果無法升級,而且需要支援,請將你的回饋寄給我們。

我們衷心感謝你對這個新體驗的回饋。告訴我們你的想法

Elsevier
與我們共同出版
Connect

The Lancet 期刊-給您非凡影響力

2022年7月1日 | 6 最小讀取時間

Richard Horton, FRCP、FMedSci

Richard Horton

The Lancet 期刊獲得非常傲人的 Impact Factor,為此 Richard Horton 談到期刊家族背後的價值觀,以及在真實世界中的影響力

編輯對於影響係數有著愛恨交雜的感覺。我們不太想像足球比賽一樣,為學術期刊列出一張名次表。而且我們也不喜歡玩那種某些編輯熱愛的伎倆:改變已發表的可引用項目數量,好計算出更高的影響係數。

但同時我們也身處科學競爭的真實世界。我們知道有些國家的科學機構,甚至是政府單位,將影響係數的上下起伏奉為圭臬,在意和關注的程度令人吃驚。於頂尖引用期刊中進行發表可成就職業生涯。獲利。成名。編輯離不開 Clarivate 期刊引用報告(JCR)上的數字,卻又對它抱有敵意。

是的,不管你喜不喜歡,這個數字就是很重要

對 The Lancet 來說,今年是歷史性的一刻,我們擠下了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登上 JCR 一般與內科醫學類別的榜首。從 1975 年第一次採用影響係數以來,The NEJM 一直獨佔鰲頭。但在疫情科學時代,The Lancet 的影響係數從 2020 年的 79 上升到 2021 年的 202。The NEJM 的影響係數同樣也不容小覷的上升到 176,而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則以 157 緊追在後。然而在這個充滿爭議的影響係數年代,The Lancet 第一次成為世界頂尖醫學期刊,可說是當之無愧。

The Lancet 旗下有 24 本期刊。所有在 JCR 裡的 Lancet 期刊其影響係數都有上升。有些期刊更是大幅度的躍升: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從 30.7 上升到 102.6。The Lancet Microbe 首度列入其中,影響係數為 86.2。The Lancet Psychiatry 從 26.5 上升到 77.1。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從 21.6 上升到 72.4 而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從 25.1 上升到 71.4。

十分遺憾,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的總編輯 John McConnell 於前些日子意外去世。科學發表為我們對於新冠病毒的暸解打下基礎,而他的期刊於此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僅將 The Lancet 今年的成功獻給 John 以及他過去 30 年來的奉獻。

當我在 1995 年成為 The Lancet 的總編輯時,我希望將 The Lancet 的理念擴及到不僅僅是單一期刊。我們迅速地一連發行三本子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和 The Lancet Neurology。當這些期刊累積能見度與知名度,我們便展開第二階段的擴展,觸及更專精的領域: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Digital Health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Global HealthHaematologyHealthy LongevityHIVMicrobePlanetary HealthPsychiatryPublic HealthRespiratory Medicine 與 Rheumatology。這些期刊有的是金色開放取用,有的則是部分內容須訂閱、部分為開放取用。我們分別在 2014 和 2018 年發行兩本一般醫學金色開放取用科學期刊-分別為 eBioMedicine 和 eClinicalMedicine。而在 2020 年,我們擴展 Regional Health 的全球版圖:Western PacificEuropeAmericas 與 Southeast Asia。之後馬上就會發行中東和非洲的 Regional Health 期刊。

為什麼 The Lancet 期刊今年在影響係數方面的成長會如此豐碩?新冠病毒是其中一項答案。2020 年和 2021 年,我們收到來自世界各地數千份投稿,記錄著疫情的開端和影響。我們是第一本報告疫情在 2020 年 1 月於中國武漢爆發的期刊-該篇文章促使 BioNTech 共同創辦人 Uğur Şahin 醫學博士開始研發日後的 BioNTech-Pfizer 疫苗。我們也是第一本發表針對 SARS-CoV-2 感染的疫苗(Oxford-AstraZeneca 疫苗)隨機分配臨床試驗結果的期刊。不過我認為值得探究的是,在疫情期間有什麼可能的原因讓我們能夠成為為科學發聲的有力管道。我能肯定的是,25 年來依循的策略造就了近期這些成功的要素。然而其他期刊正思索在接近後疫情時代,該如何應對健康威脅,這些可能性也許能有所幫助。

  • 首先,我們一向力求從全球的視角看待醫療和醫療科學。儘管我們是以倫敦為編輯中心的英文期刊,我們的編輯遍布全世界。而我們追求的理念為協助衛生和衛生科學建立真正全球性並具包容性的交流。十年前,

    我們就在中國發表了關於當地衛生系統的首份專題系列

    。我們在北京設立編輯辦公室,指派中國當地的編輯。我們的目的是與中國醫療社群建立信任。所以,當疫情來襲,我們與中國科學家的關係,我希望是如此,讓他們對我們有信心,在危急而黨派政治分裂的時刻,視我們為公正的夥伴,能將他們的研究傳布於國際間。

  • 其次,我們在專精領域涵蓋的廣度及深度,代表著科學家總是有許多機會為他們的研究找到歸宿-從傳染性疾病到公共衛生、從微生物學到呼吸系統疾病。我們不需要因受限於篇幅而拒絕好的研究。相反的,我們擁有的量能可以發表不同領域各式各樣的研究。

  • 第三,我們深諳迅速發表高品質同儕審查論文的迫切重要性。我們擁有的編輯資源能夠快速審閱研究,並且在數天或數週內完成發表,不用等上幾個月。加上我們自己的

    預印本伺服器

    ,這樣的高效率代表針對疫情如何演變、以及我們之於疫情的反應如何演變,我們都能非常及時的應對。

  • 第四,我們相信學術醫療社群是推動社會良善的正向力量,而這股力量大大的被忽視。透過我們與機構以及個人建立的夥伴關係,我們嘗試展現以科學作為可靠的平台,推行社會與政治行動。最後,雖然我們的團隊有超過 200 名員工以及 24 本期刊,我們做為一個組織,同屬一個陣營,懷抱相同願景。

疫情期間,感謝數千名基層工作者不受封城與政府限制,持續提供服務,社會才得以存續。整個 Lancet 期刊團隊(編輯、助理編輯、製作、電子製作、行銷溝通和期刊辦公室)也站在疫情的前線—引領著新興知識的發表,並加以彙整、組織與管理以供使用,塑造我們對新冠病毒的闡釋和了解,也為倡議和問責發聲。

我相信過去二十年來我們孕育的價值觀,讓我們能夠從容應對這波疫情帶來的巨大壓力。而當然,這一切都取決您的工作夥伴。我很幸運能夠與一群最富熱情又有才能的同事一起工作,這是我夢寐以求的事。在這全球公衛危機之際,他們的工作影響著數十億人的生活。

最終,這才是真正不凡的影響力。

貢獻者

Portrait photo of Richard Horton, FRCP, FMedSci

RHF

Richard Horton, FRCP、FMedSci

主編

The Lancet